月之语——中秋·国风儿童音乐会
Hide
活动主题
月之语——中秋·国风儿童音乐会
艺术指导
张梦梓
旅欧青年钢琴家
活动时间
2023年9月27日(周三)14:30-16:0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 西安SKP 9F 活动区
活动费用
免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入场
【活动内容】
中秋节是汉字文化圈的重要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为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 十五夜,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大戴礼记》和贾谊《新书》记载“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朝日、夕月”即是古代天子祭拜日、月的活动。据《通典》,天子是在“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虽然祭月的习俗远至周代,赏月、翫月的记载见于刘宋,不过成书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没有中秋习俗的记载,因此中秋节可能迟至唐朝才兴起。
唐朝文人欧阳詹在《翫月诗序》中,解释了当时中秋赏月的习俗,他说赏月要秋天,因为冬天太冷,夏天又闷热多云,秋高气爽,最为舒适。八月十五日夜晚,更是仲秋之月,不太热也不太冷,十五日是月圆之日,最适宜赏月。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翫月”,显示宋代时中秋夜已相当热闹,并且会祭拜月亮,《 醉翁谈录》:“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明清时期中秋赏月为全家团圆的日子。《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而“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读为仲秋,指的是农历八月。该段落记载在农历八月,乐官会在晚上击土鼓、吹《豳》诗,迎接天气变寒。
2023年9月27日(周三)下午14:30,临近月圆之际,由旅欧青年钢琴家张梦梓先生带领柏斯音乐艺术中心的朋友们一起为大家献上本次:月之语——中秋•国风儿童音乐会,其中包含诸如《梁祝》等中国传统音乐,也有《穿越时空的思念》《幽灵公主》等东亚文化圈中的儒家文化音乐,最后张梦梓老师将为大家演奏坂本龙一先生的著名作品。
在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中秋节,欢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相聚西安SKP 9F SKP RENDEZ-VOUS,用音乐传递人间温情。
曲目列表 PROGRAM
《我的祖国》 《午夜骑行》 《千与千寻》 《星光》 《去旅行》 《南泥湾》 《化蝶》 《秋日之歌》 《河边美梦》 《我和我的祖国》 《悬崖上的波妞》 《穿越时空的思念》 《幽灵公主》 《梁祝——化蝶》 《Andata》 等......
《回旋曲》
《贝加尔湖畔》
【艺术指导】 张梦梓 师从瑞⼠著名古乐⼤师Michel Kiener,作为首批致力于探索键盘乐器在各个时代的演奏技巧与审美的亚洲音乐家,受到欧洲音乐学术以及演奏界认可,有幸成为这位瑞士古乐大师第一名中国学生。2008年起活跃与欧洲各地的演出活动中。自17年回国至今,在北京、上海、西安、台北等多地专业音乐厅举办独奏或室内乐音乐会,并多次受邀为多位瑞士驻华大使与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演出。作为师长,所指导青少年学生获得国内外各组别大赛一等奖数名,并辅导学生顺利进入欧美一流音乐高校。 2007年考入瑞士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学习,于2010年获得全校本科最高分毕业。2013年正式进入古乐界的少数权威机构之一的日内瓦古代音乐研究中心跟随著名古钢琴演奏家Pierre Goy、古乐大师Francis Biggi学习,2016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同年受邀加入瑞士古钢琴协会,获得业内同行以及制琴师们的一致赞扬。合作过的音乐家还有小提琴家Nicolas Penel、 Flavio Losco、Ellie Nimeroski,大提琴家Mathieu Rouquié等。